首页 >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杏彩体育客服电话号码 行业资讯 蔬菜配送

档案回想中的武汉老字号 武汉人的年货清单悄然在变

发布时间:2024-02-29 来源:新闻资讯

  原标题:档案回想中的武汉老字号,武汉人的年货清单悄然在变,“老字号”91年前的广告这个样

  档案记载的,不止有厚重的前史,还有千家万户的日常日子。新年一天天接近,又到了打年货的时节。极目新闻记者通过查询湖北省档案馆、湖北省图书馆保藏的老报纸,意外发现了一些湖北“老字号”的姓名。从他们的广告中,也可以正常的看到从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的年代变迁。

  “陈腊美酒”,1933年1月的《汉口西报》上,刊登了一条这样的广告。这个卖酒的广告,刊发商家是一个武汉人都很了解的姓名:“汪玉霞为记”。在武汉市吉庆街的汪玉霞专营店,橱窗里一块写着“清乾隆肆年陆月(四年六月)”的“汪玉霞”老招牌,代表着它的前史。兴办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汪玉霞,距今已有两百八十多年的前史。

  “汪玉霞的碱酥饼——绝酥(劫数)”,这是老武汉人都很了解的歇后语。武汉市政协出品的《品读武汉老字号》,具体叙述了“绝酥”的由来。最初在汉正街灯笼巷倒闭时,这仍是一家毫不起眼的小店。店东人为蔡玉霞,本是安徽休宁布商汪士良家里的丫头,后被汪收为妾室,故从夫姓。她以姓名为招牌,兴办汪玉霞食物杂货店。汪玉霞的开展到了第六代启蒙、启漾兄弟的时分,大树开端分枝。1911年辛亥革命阳夏战役期间,汉口大火,汪玉霞的老店被焚,汪启蒙变卖安徽老家田宅,征集同乡股份,在汉口的上花楼街重开,取名“汪玉霞雨记”。1920年,汪启漾之子汪子泉通过向族员募股、银行贷款等方法筹得资金,鄙人花楼街(原花楼街218号)开办一家食物店,取名“汪玉霞为记”。共用“汪玉霞”品牌的两家兄弟店,在竞赛中协作、在协作中竞赛,渐渐的变成为三镇食物出产与出售的龙头。

  汪玉霞专营店担任的人介绍,其实不只是卖酒,前期的汪玉霞,还卖过包含茶叶在内的多种产品,不过今日的汪玉霞,现已以汉派糕点为首要运营方向。随年代的变迁,顾客对汪玉霞的喜爱也在悄然改变,曾经武汉人新年独爱的,是汪玉霞的“老三样”:酥糖、京果和杂糖。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吃一口平常可贵吃到的带着油香,美滋滋的“绝酥”,是老武汉人难以忘怀的新年滋味。而现在,不再为吃饱肚子而奔走的武汉人,更注重养分均衡,健康饮食,少糖少油成了年轻人的饮食上的习气,樱花饼、酥饼等颜值更高的糕点,成了他们的新宠。

  同样是1933年的《汉口西报》上,还有另一家武汉“老字号”冠生园的广告单,上面列举着冠生园的多款“年货”。不过当极目新闻记者想“按图索骥”,找找现在还在热销的年货时,却一无所得。售货员细心地核对了上面的产品,很肯定地说:“这么多东西咱们店里早就没卖了。”

  欧化糖块、彩色软糖、广东腊货、西法火腿、广西沙田柚,在1933年,这些确实是新年的“硬通货”,不管是拿回自己家的餐桌,仍是走亲访友时带上,都是足以让人满面笑容的好东西。物以稀为贵,在其时经济落后的我国,商场上的产品远没有今日丰厚,这些产品也只要新年才干买来尝尝鲜,算是共同的季节滋味。而现在,商场上产品琳琅满目,顾客的挑选多到挑花眼,这么多东西,就显得平平无奇了。

  那么今日的冠生园,热销的都是什么呢?售货员说,店里现在主营的便是糕点,并且和汪玉霞的改变相似,现在的口味也在“年轻化”。几十年前要新年才干尝个新鲜的糕点,现在天天都能买到,更倾向于休闲食物。当然,现在的糕点中,还能找到不少武汉人的儿时回想,比方用纸包装的香草蛋糕、裹着糖粒的山楂球等,这些“老滋味”在通过几十年的沉积后,又以回归传统的方式,从头成为商场上的热销品。

  武汉的“老字号”,有没有一向不变的滋味?在吉庆街的德华楼,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店长略一沉吟,指向了海报上的相同产品。

  “年糕!”创立于1924年的德华楼,本年整整一百岁了。而在这一百年里,年糕一向是最初的滋味。

  当然,相对的改变仍是有的。比方制造工艺,最早的年糕是彻底用手艺做的,随年代的开展,产值跟不上商场的需求,现在现已换成了机器加工,可是配方仍是当年的配方。在湖北日报资料室,极目新闻记者找到了1998年的报纸,其时报导过德华楼推出过混合了玉米、小米等杂粮的“彩色年糕”,不过顾客多年吃下来,最喜欢的仍是传统的那几种口味。现在德华楼的年糕,主打的便是三种口味,精米、桂花、黑米,从色彩上来说,“白”加“黑”再加“麻点”,是德华楼年糕的主色调。顾客来了,不只会在店里吃,更多的人会挑选带一斤水磨年糕,回去和家人一同共享。

  谈到武汉年俗源起,首推《荆楚岁时记》。这是南朝梁代宗懔编撰的一部记载古代荆楚区域时令风俗的作品。《荆楚岁时记》胪陈了腊月初八到正月末的荆楚区域年俗,不少年俗活动沿用至今,为追溯武汉新年风俗来源供给了详实史料,如“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仗,以辟山臊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岁暮家家具肴蔌,谓宿岁储。以入新年也,团聚酣歌,请为送岁”等,与现在武汉人过新年放爆仗、拜老一辈及岁除团年守岁千篇一律,可谓武汉区域传统年俗历千年而不改的见证。不过像“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等,现在也只能在前史记载中看到。

  清道光年间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又为世人留下一部“汉口岁时记”。比如“元旦开门向喜神,皮衣皮帽簇然新”“泛友浮交讲应付,淡红手刺教人丢”“送灶一盘鸡骨糖,谁家舍得用黄羊”“封门钱纸彩缤纷,门上春联吉语分”“四官殿与存仁巷,灯挂长竿样样全”等,触及拜喜神、投名帖、喝春酒、祭灶神、贴春联、玩花灯等很多年俗活动,勾画出一幅多彩多姿的武汉新年风俗图。

  1926年《武汉快览》展现了其时怎么招待来拜年亲朋好友的礼仪:拜年客来,多留下吃元宝茶,或摆果盒以待。大户人家有用九子春盘、一暖锅,或用四小碗,以筵来宾,有用盐茶蛋、米泡者。武汉新年特征风俗的传承可见一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武汉新年风俗也面目一新,团体团拜、文艺汇演,各城区街乡安排的龙灯队、腰鼓队,都曾是不少武汉人的新年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