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管理服务工作第25期丨部分省直部门和市州的经验做法

发布时间:2023-12-24 来源:台州餐饮管理

政务管理服务工作第25期丨部分省直部门和市州的经验做法

       

      2021年三季度以来,各市州、省直相关的单位按照年初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分工安排,统筹推进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贯彻落实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责任分工,改革举措更加系统、全面,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改革成效进一步显现。为此,省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推介部分省直部门和市州的典型经验做法,供大家学习借鉴。

      今年以来,省交通运输厅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全省物流业和重点先进制造业发展。9月9日,随着两台“巨无霸”变压器运抵长沙,刷新了湖南高速公路大件运输之最,也标志着湖南交通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生经济的硬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截至目前,省交通运输厅已办结大件运输许可事项117762件,其中车货总重300吨及以上特大件10件,办事群众和企业满意率达99.99%,受到了毛伟明省长的充分肯定。

      一、竭诚服务显担当,构建机制开新篇。省交通运输厅针对近年来全省大件运输市场供需量旺盛、办件量日渐增长和市场主体希望优化审批服务、加快审批效率的新情况新业态,为疏通“堵点”、纾解“痛点”、补齐“短点”,大力推进大件运输审批服务工作赢在“审批线”、跑出“加速度”,全力服务好“三高四新”战略,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的惠企便民举措。一是开展了大走访、大调查、大讨论等“三大行动”,深化认识。通过深入衡阳特变电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铁建重工、湘电集团、株洲时代新材等重点大件生产企业,以及中特湖南电力物流、湖南湘重等重点物流公司调研,充分听取意见,了解企业需求,深化了做好大件运输审批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二是建设了一网通、主通道、工作群等“三大平台”,强化沟通。为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路以方便群众办事,目前已实现大件运输申请只进一个系统。推行全程网办、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和“一次办结”、不见面审批及审批办理进度实现手机推送回复,将审批时间压缩了80%以上。建立了12条高速公路“主通道”,对拟申请在“主通道”线路通行的大件运输车辆,经审查如在评估的限定轴重和总重范围内,即无须另行进行桥梁承载能力评估,快速缩短了审批时间。建立了大件运输审批部门与重点大件生产、物流公司联系微信工作群,加强政企沟通交流。三是推行了限期办结承诺制等“十大制度”,优化服务。近年来,先后推出了网上限期办结承诺、大件运输许可分工协作、审批会商、政企沟通衔接、“主通道”安全评估、特大件运输预审查、“绿色通道”、“好差评”、不定期走访和特大件运输交通组织保障多方联动机制等10项惠企便民优化服务制度机制。对办件量大的跨省Ⅲ类大件运输(法定期限20个工作日)和省内Ⅲ类大件运输(法定期限15个工作日)承诺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在实际办理过程中基本做到3个工作日办结。对运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的重点大件运输,采取提前完成通行路线桥梁承重安全检测、验算的办法;对不有必要进行检测、验算的重点大件运输申请,做到马上办;对需进行仔细的检测、验算的重点大件运输申请,实行预审查,以提高审批时效;对于应急抢险设备、疫情防控物资、能源电力等设备及国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大件运输申请,推行优先办、加班办、上门办等“绿色通道”服务。对于车货总重量超过300吨及以上的特大件运输,牵头建立了交通运输、公安交警、高速集团等多方参与的交通组织保障联动机制。

      二、心系群众办实事,情系企业促发展。今年初,省交通运输厅收到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和华能瑞金电厂来函,请求支持帮助瑞金电厂建设项目急需衡阳特变电工生产的变压器组设备运输,立即由厅政务服务部门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协调公安交警、高速公路集团公司等相关的单位部门与江西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衔接沟通,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组织保障和大件护送、交通安保方案及应急预案,派员赴现场全程统筹协调,该特大件从衡阳变压器厂起运,在湖南境内行驶约190公里后,顺利通过G72泉南高速驶入江西。相关企业负责人事后专程赠送了感谢锦旗。3月26日,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再次来函,请求支持帮助国网南昌—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长沙站7台变压器大件运输。省交通运输厅随即牵头组织省公路事务中心、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以及长沙、衡阳市交通运输局等相关单位召开预审查会议,历时2个月勘查确定运输路线和检验测试验算拟通行桥梁,在技术服务单位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后又专门组织了专家评审。及时启动特大件运输交通组织保障多方联动机制,下设现场协调、大件护送、交通安保、技术保障、应急广播等5个小组,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力量和车辆,分工协作、联勤联动。自8月17日至10月14日,分5批次将7台400余吨重的“巨无霸”从衡阳运抵长沙,有力保障了国网南昌—长沙1000千伏特高压长沙站项目按期建成投运,支持了市场主体降本增效,同时也刷新了我省公路大件运输服务史上历时最长(近2个月)、重量最重(409吨)、体量最大(长宽高分别为97.45米、5.25米和4.95米)、批次最多(5个批次共7台特高压变压器)等多项纪录。

      三、深化改革,不断的提高大件运输审批服务水平。下一阶段,省交通运输厅将继续坚持“建设负责任行业、有担当部门”理念,一是逐步优化审批服务,推进交通运输审批服务事项“三化”,着重加强大件运输智能审查系统和高速公路“主通道”数据库及电子地图等数字化智能化功能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二是积极推动多式联运,充分的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全方位做好大件运输服务保障工作。三是加强政企沟通,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实现交通运输部门与市场主体的良性互动,主动服务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共同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贡献力量。

      今年来,省应急管理厅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用扎扎实实的改革成效助力和保障我省“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

      一、抓工作落实。一是印发了《全省应急管理系统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梳理编制政务服务事项业务办理项设置和省市县乡村五级五同政务服务实施清单。二是按照“减材料、减程序”要求,修订《湖南省应急管理厅行政许可工作规定》,对省厅政务事项审批服务流程做全面优化,将原有6个审批程序调整为4个。深入推动“一件事一次办”落实,实行政务服务“十不准”“好差评”制度,将“好差评”、时效黄牌、红牌警告纳入处室年度绩效考核,政务服务工作质量得到提升。三是按照“减时间、减跑动”要求,全面启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许可,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审批全覆盖。深入开展“三化”攻坚行动,将省厅权限内行政审批事项承诺时限按法定时限至少压缩1/3以上,部分压减达75%,依申请类28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深度全部调整为三级或四级,行政许可相对人“跑一次”办结率达90%以上,特种作业资格证申领“零跑动”达70%以上。四是全面完成应急部门各业务系统与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对接,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办理,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同一件事在全省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同时,在确保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对特种作业等高频率许可事项,推行“即来即办”,进一步大幅缩减办理时间。五是按照“应调尽调”“应放尽放”“全链条整体下放”原则,将权限内危险化学品储存容量10000m³以上的石油库建设项目安全性能条件审查等5项行政权力事项,下放市州应急局实施。六是按照“谁许可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建立了省厅行政许可全链条倒查制度,大力推行“即来即办”,进一步大幅缩减办理时间。截至9月30日,我厅共计受理1604 件(不含特种作业,下同),其中网上受理16018件,网上受理率99.86% ;办结15426件,办结率96.17% ,群众满意度100% 。

      二、抓制度建立。一是推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整理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资料汇编》,严格执行刑法修正案(十一)及其司法解释,加强事故前严重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刑事责任追究,建立事故前追刑责的典型案件报告制度并定期通报,推动落实行刑衔接。加大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完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落实。二是全面实施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全过程的监督,并将“三项制度”执行情况纳入了厅机关绩效考核。同时,我厅法制部门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和公平性审查的要件依据。三是严格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要求,全面实施证明事项内部核查和承诺制,并梳理公布了14项实施告知承诺事项清单,明确了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办理流程、方式和分类核查办法。四是编制印发了《2021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执法计划》,将工贸行业领域的检查执法纳入了跨部门的联合执法。五是结合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调整完善首次安全生产轻微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实施告知承诺制的实施范围和适用告知承诺制执法监管事项清单;将落实首次安全生产轻微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实施告知承诺不予处罚,纳入行政执法质量考评通报。

      三、抓监管执法。一是全面实施分类分级执法,明确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的监管层级和执法事权,确保重点单位年度安全生产执法全覆盖,有效解决安全监管中长期存在的重复执法、监管盲区、执法扰民等问题。二是依托湖南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建立了覆盖全省应急系统检查对象名录和执法人员名录子库,全面实施“互联网+监管”,实现了“双随机、一公开”在全省安全监管领域全覆盖、常态化。三是量化了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标准,按照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危害性和具体情节实施定档分阶裁量。按照行政执法公示有关要求及时做好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及处罚信息等行政执法数据推送工作,省厅本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执法决定信息,均在7个工作日内及时进行公开。四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力度,制定了事中事后监管措施,注重对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情况评估,加强对许可企业事中事后核查,对弄虚作假、不合乎条件的,依法依规予以严肃查处,确保监管到位。五是针对基层安监执法存在的问题,全面升级了湖南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系统执法模块,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处罚程序,规定一定要经过法制审核和集体讨论、复查等流程方可对管理相对人进行停产停业,有效地杜绝了安全监管执法“一刀切”行为。

      下一步,省应急管理厅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有关“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积极地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杜绝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慢慢地加强安全监管执法服务人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一是抓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六稳”“六保”、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重点任务分工落实,最大限度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能。二是积极地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健全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厘清不同层级执法管辖权限,明确监管执法职责。三是启动《湖南省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18)》修订,开展安全生产领域首次、轻微的违规经营行为依法免于、减轻或从轻 “一免二轻”行政处罚清单梳理。四是坚持分类整改,根据具体问题采取提醒、整改、处罚等针对性措施;对共享经济、数字化的经济、人工智能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兴起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长沙市在食品经营(销售)、小餐饮领域试点推行食品经营告知承诺制的基础上,改革范围逐步扩大至大型连锁餐饮领域。相关行业经营者承诺符合审批条件,提交申请材料齐全的,当场可领取食品经营许可证。改革推行至今,全市共通过告知承诺制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5.1万余件,主要做法如下:

      一、清单管理流程的优化。精简优化食品经营、餐饮行业所需所有表格、材料,统一制作告知承诺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相应事项的审批条件和要提交的材料;编制办事指南,承诺办结时限,提供导办帮办、网上预约、在线核验营业执照等服务举措;允许申请人自主选择是否采用告知承诺制方式办理。

      二、告知承诺当场领证。申请人现场填写告知承诺书,提交齐全申请材料,自愿承诺在规定时间内满足审批条件,且书面承诺材料与实际一致,当场即可领取食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经营者身份证明通过在线核验获得。对申请人承诺符合审批条件、且提交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不进行现场核查。

      三、扩大范围持续深化。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优先在普通食品经营、小餐饮行业试点推行,将小餐饮、便利店等高频事项的登记与食品经营许可权直接下放到市场监管所,实现就近办;立足现实,将改革领域扩大至大型连锁餐饮行业,助力规模化公司发展壮大,有序深化改革,扩大改革受益面。

      四、信用监管失信惩戒。经营者自领证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接受许可部门关于真实的情况与承诺内容相不相符、食品经营条件是不是满足食品安全要求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不符合审批条件的,需按要求完成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乎条件的,撤销其经营许可证。撤销经营许可后将被纳入信用记录,两年内不能以告知承诺制方式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且将相关行政处罚和失信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以对虚假承诺、弄虚作假者从严查处。

      通过审批流程做减法,监管措施做加法,食品餐饮行业实现“承诺即领证、承诺即开业”。以本土连锁餐饮品牌企业“茶颜悦色”为例,2021年前8个月,按告知承诺的方式在长沙市范围内快速增开211家门店,比公司预计开店量翻了一番,长沙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茶颜悦色”纳入适用大型连锁餐饮服务企业食品经营许可证告知承诺制名单,大大节约了开业前的时间成本、房租成本和人力成本。作为守信企业,“茶颜悦色”公司充分享受了食品经营告知承诺制带来的政策红利,企业将朝着食品创优、品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方向发展。

      今年以来,宁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推行极简审批改革,从精简事项材料、简化办理流程、提速审批效能等方面发力,做好“极简”文章,深耕细作“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促进了审批服务提质、企业办事提速、项目建设提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1年以来,申报材料平均减少60%以上、办理环节平均压缩70%以上、办理时间平均缩减80%以上,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共计办件276万余件,群众满意率达99.97%。

      一、推行事项材料的极简,实现审批更方便快捷高效。一是减事项、降成本。为加速项目落地,实行能不审批的就不审批,探索推行工业项目“先建后验”审批模式,通过开展区域评估、联合验收及告知承诺制审批等方式,精简行政审批事项20项、公共服务事项2项,对13项审批事项做区域评估评审,探索工业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项目可先开工再拿证,工业项目审批时限提速50%以上。积极推行工业项目“零收费+帮代办”模式,创建“无收费园区”,提供全流程帮代办服务,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二是减材料、提效率。打造“无证明城市”,取消证明材料255项,对保留的44项证明材料通过无证明城市系统开具,累计沉淀证明材料76946份,实现了材料的共享复用。推行“两个免于提交”改革,公布第一批以居民身份证、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为主的595个证照材料免于提交,涉及20个单位、403个事项,群众办事扫码亮证。三是减环节、优流程。拓面升级服务事项,精细化梳理情形、整合表单、减化材料、优化流程、定制接口,将75个“人生事”按照出生、入学、、就业、置业、婚育、就医、救助、退休、身后10大主题类别进行升级改造,对业务流程来优化。如办理身后“一件事”,以往需要到村(社区)、派出所、殡仪馆3个部门开具证明,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申领丧葬补助金、医疗保险账户清算等多个事项,现在只需在家手机提交申请就可以完成线上办理,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二、推行办理方式的极简,实现服务更加便利省心。一是推行极简搜索、落实一次告知。申请人在系统中通过语音搜索、关键字词、图像识别等多种搜索方式能尽快搜索到需办理事项,实现事项精准定位。统一制作423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二维码在政府门户网站、各级政务大厅公示,群众扫码即可一次性阅知办事指南。二是推行极简导办、提供个性选择。开展申请材料最小颗粒化梳理,按照每个用户需求进行精细化梳理,实现情形导办。如退休“一件事”,当事人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在线验证退休资格后,系统列举不同的退休类别,申请人依据自己真实的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在系统的提示下高效完成业务办理。三是推行极简填报、信息自动生成。通过数据共享直接获取、智能整合生成一表等方式让办事材料更精简。如办理二手房交易水电气过户“一件事”,用户通过“智慧宁乡”APP申请,输入检索信息,系统自动筛选供水、供电、供气三个部门所需的不动产信息自动填入后台申请表,并在线生成电子身份证、不动产权证,免去不动产信息的录入和相关材料的提交,办理省时又省力。四是推行极简联办、全程在线办理。通过流程优化,让政务服务“一件事”实现“一次申请、一窗受理、联动办理、限时办结”的跨部门联动办理。如出生“一件事”,申请人只需登录“智慧宁乡”APP,在线录入基本信息,完成申请表签字,申报完成后系统自动派发公安、医保、卫健等后台审批部门,窗口联合办理,5个事项最快仅需10分钟,审批高效快捷。

      三、推行审批方式的极简,实现办事更加智能方便。一是高频事项不见面审批。大力推行“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自助办”等不见面审批服务模式,全面推广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统一支付应用,通过双向邮寄、个性化开发、网站链接等多种方式,提升网上政务服务支撑能力。进一步完善“智慧宁乡”APP办事功能,实现便民服务事项互联互通、在线快办、异地可办。目前,宁乡不见面办理事项达到510项。二是依申请事项主动审批。针对老年人优待证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申领、高龄津贴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依申请办理事项,利用大数据筛选比对功能自动生成结果,变群众申请办理为数据自主比对、部门联动协调、补贴主动核发、证件快递送达。截至目前,老年优待证就近(含主动送证上门2830本)27544本,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主动发放8869人次,高龄津贴新增发放7910人次。三是简易事项智能审批。按照“网上办理,受理零窗口;信息共享,审核过程零材料;自动比对,审批(核)零人工;主动送达,领证零跑腿;全程留痕,纸质材料零提交”的“五个零”工作标准推行智能审批,实现简易事项智能填表、自动审核、网上发证(或快递寄送证照)。目前宁乡已梳理第一批智能审批事项21项,如办理公共卫生许可证,通过手机申请,身份证、营业执照在线生成,系统自动审批,申请人即可在24小时自助服务区自助取证。

      从“一件事一次办”到“跨域通办”“‘码’上就办”,从“1.5个工作日办好工程规划许可证”到“在外地办好‘衡阳事’”……通过一次次的“自我革命”、一次次的“全省首创”,衡阳市政务服务不断迭代创新。办事越来越高效、便捷,不仅是衡阳本地人的真实感受,也是外地投资客的切身体验。在第三方机构评估中,在全国经济总量前100城市营商环境指数排名也持续稳步提升。

      一、跨市联动,实现“跨域通办”。今年以来,为着力解决群众和企业异地办事面临的“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衡阳市在“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的基础上,在全省首创“跨域通办”改革。目前,已与省会长沙、广西桂林、吉林延边等地建立了异地办理联动机制,实现政务数据互通,并开设线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二、开设热线专席,集中受理企业诉求。衡阳市12345热线利用现有平台体系和规范化服务优势,打造“12345+营商环境”模式。在各级12345热线接线大厅开设优化营商环境“政企通”专席,集中受理分办企业相关诉求,重点受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难点、热点、堵点和痛点问题。今年7月份,衡阳市12345热线热线软硬件系统正迎来智慧升级,将打造全响应、全感知、全服务智能平台,实现从“有事找政府”向“群众身边的智慧管家”转变,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和为民办实事的迭代创新。

      三、首创“码”上办,十分钟内把事办好。今年8月份,衡阳市创造推行“码上办”服务。市民借助“衡阳群众”APP,打开“码上办”功能模块,将身份证、营业执照、房屋持有情况证明、结婚证、残疾证等多种常用证照,以数据资产的形式“装进”手机,即可生成一个凭证码(二维码)。到市政务中心办事窗口,办事人出示凭证码,工作人员“扫一扫”,事情就能“码”上办成。“不到十分钟就能办好,真的太方便了!”日前,到市政务服务中心“一件事一次办”综合窗口办理社保、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登记等业务的市民,在市政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切身感受到了“码”上办的高效、便捷。

      目前,我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已实现四级全覆盖,政务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汇聚数据10亿余条,汇聚各类证照数据133.3万条,整体网上办结率达到99.74%。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综合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今年来,株洲市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堵点痛点问题,推行“一把手走流程”,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成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前三季度,“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已累计办结263万件,为市场主体和服务对象节约各类费用530万元;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 35310 户,同比增长11.95 %,其中新增企业9832户,同比增长18.87 %,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达99.99%。

      一、以上率下,让“走流程”成为“一把手”必选动作。株洲市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一把手走流程”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密集调度、强力推进,并带头深入到株洲市民中心各窗口调研体验企业和群众高频事项办理流程,要求各级部门“一把手”围绕企业群众所急所想,定期走流程、坐窗口、抓整改,真正为企业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今年7月以来,株洲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具体组织,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轻车简从,深入政务服务大厅,以亲身办、帮代办、陪同办、网上(掌上)办等形式,全程体验办事流程,查找解决办事来回跑、材料多、时间长等问题,并形成体验报告,建立整改台账,反馈处理结果。自活动开展以来,市本级已有31家进驻市民中心的职能部门和公用服务单位“一把手”到市民中心现场体验办事流程,各县市区也同步开展,累计体验政务服务事项数248项,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实际问题132个,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三化”动态管理、告知承诺制、电子证照等方面的制度成果转化,助力全市“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二、对标先进,狠抓审批服务“四减”落地。以破解“一把手走流程”中反映的基础性共性堵点难点问题为导向,株洲市学习借鉴上海打造“随申办”APP,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先进理念,实施数字化赋能“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攻坚行动。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市长共同挂帅,市纪委监委、市委办、市政府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数字化建设工作专班,下设大数据建设、审批服务优化、诸事达APP提质、一网通办升级4个专项小组,抽调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的50多名业务、技术专干集中办公、挂图作战,并采取“一单四制”推动部门全力打造极简“一件事一次办”。下半年以来,株洲市对照省“一事一标准”改革要求,对273项株洲有办理权限的省“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进行了回头看和整改落实;通过业务流程重构、共性材料去重、电子证照共享等方式,率先梳理上线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联办过户、阶梯水电气一户多人口、网约车出租车驾驶员资格证等“一件事一次办”特色事项。在“三化”基础上,平均精简申请材料超过50%,压减办理时限70%以上,实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四减”目标。

      三、夯实机制,推动“让我走”向“我要走”转变。将“一把手走流程”活动纳入《株洲市2021年“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实施方案》,每季度开展督促考核,年度进行绩效评估。对个别工作主动性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市直部门,由数字化建设工作专班交办“一把手”,确保该项工作真抓实干。同时,在总结活动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适时出台了《株洲市深化政务服务“一把手走流程”体验式活动实施方案》,健全保障措施,强化结果运用,促使部门“一把手”自觉转换视角,持续深入一线走流程,为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走出了营商环境新气象。在各级“一把手”推动下,株洲市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办”,6个环节整合为1个环节,材料从23份减至最多6份,必要环节最快4小时办结;上线“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启用不动产登记、交易、纳税“一窗受理”,23项业务办理时限压缩至最多2个工作日,个人二手房转移登记当天即出证;深化减证便民措施,全市270个业务场景实现营业执照、不动产登记证、结婚证等证照免提交;“两招三办”帮代办机制在市域全覆盖,64个园区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刷新全省新速度。

      湖南、湖北、江西,同饮长江水、共享洞庭湖,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为助力长江中游三省城市群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共生共赢,岳阳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根据与湖北、江西经济流通广、人口流动多等特点,打破地域阻隔,强化业务协同,与湖北荆州、咸宁,江西九江等地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互设办事窗口、互通办事系统、互建视频连线、互认证照材料“跨省通办”机制,实现了“进一扇门,办三省事”,有效解决了外来或外出群众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惠及近百万跨省流动人口。目前,已开通58项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并推行“58+N”服务,实行“即来即调度、即受即开通”。

      一、延伸“网络圈”,提升平台跨省能力。紧扣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全环节,通过打通数据接口和信息壁垒,建立业务办事系统跨区域、跨层级互联互通的线上服务平台。一是高位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的市“数字政府·智慧岳阳”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进数字赋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施“政务网络千兆普及、业务系统一云集成、数据资源一库汇集、用户登录入口统一”的政务信息化工程,实现“全域+跨省”通办”。二是高质推动数据共享。建立全市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统筹共性支撑、共性能力、共性资源建设,夯实“智慧岳阳”数字底座,首批对公安、人社、民政、医保等10个市直部门203个业务系统数据及接口,进行跨领域、跨条块、跨层级整合,着力打通部门业务系统,全速推动资源整合、数据互通、集约建设、部门协同,提升多向、包容的跨地跨省线上支撑能力。三是高效推进平台建设。以“单点登录、三省漫游、无感切换”为目标,建设网上政务服务旗舰店,开发无差别“一窗”综合受理系统,提供申请受理、审查决定、颁证送达等全流程全环节网上服务。建设城市级移动端综合服务平台“岳办岳好”APP和系列小程序,打造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宽口径、一站式“移动办事之城”,建立移动端群众办事统一综合入口。首批“掌上”可查可办事项263项,上架市民身份证、结婚证等电子证照14个,实现了“手机亮证、跨省通用”。

      二、优化“层级圈”,提升基层跨省能力。为打破地区差异、属地管理限制,激活基层外向“跨省通办”能力,岳阳市从内部着手,通过深入推动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实现政务服务“就近申请、异地受理”。目前,全市已有9个县市区对外建立“跨省通办”机制。一是平台连到基层。全市130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820个村(居)民服务中心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信息化管理平台,开通微信小程序端、手机APP端、自助服务端,依托云视讯技术建立四级贯通视频连线系统,让服务圈直达基层。二是业务通到基层。根据办事特点将事项划分为当地直办、网上帮办、异地分办三种办理类型,分类设计办理方式,统一流程图,统一办理环节,统一一个窗口受理发证。目前,岳阳已实施“一件事一次办”全域通办事项285项,实现了“视频会办、跨层联办”。三是权力放到基层。通过改革,打破层级限制,实现了四级贯通、业务直达。首批116项服务事项基层就近可办,其中乡镇(街道)71项、村(社区)45项。例如,在岳阳出生的湖北籍、江西籍新生儿,在岳阳即可办妥入户手续,避免了来回奔波。目前,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跨省通办窗口已延伸至乡镇(街道)、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跨省事项就近办。

      三、扩大“朋友圈”,提升业务跨省能力。采取线下设专窗、线上设专栏方式,通过代收代办、快递邮寄、线上流转、全程网办等多种服务模式,建立授权信任机制,畅通跨省渠道。一是窗口互设。对等设立“跨省通办”窗口,在不改变原有办理事权的基础上,通过“收受分离”模式,打破事项办理属地化管理限制。通过明确专人授权负责联办事项的咨询、收件、审查、结果送达。窗口与窗口之间开展异地视频会商收件,实现“跨省通办”全过程记录和点对点视频对话、视频核验。二是业务互信。建立“跨省通办”授权信任机制,双方分别统一集中授权当地政务服务主管部门,相互授权窗口受理人员和后台审批人员“收件受理权、一次性告知权、原件核验权、审批结果送达权”。完善“跨省通办”事项业务规则,明确申请条件、申报方式、受理模式、审核程序、办理时限、发证方式、收费标准等内容,统一办理流程和办事指南。三是材料互认。为减少异地证明材料,政府部门核发的证照批文,能通过数据共享查询、核验的,不再要求申请人到现场核验原件。为减少结果领取多地跑,运用信息技术,推行属地出证、异地打证。对审批部门确需收取原件存档、不便异地打证事项,采用“邮政跑”“快递跑”取代“群众跑”,实现“最多跑一次”。同步建立异地收件责任追溯机制,明确收件地和办理地的工作职责、业务流转程序等,确保收件、办理两地权责清晰、高效协同。

      近年来,常德市扎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创新激活大数据应用,有效赋能“放管服”改革,深度实现“数据跑路”替代“群众跑腿”,显著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便利度和营商环境的美誉度,2020年被环球时报评为“营商环境创新创优标杆城市”。

      一、筑牢“一个基础底座”。投资5亿元高标准实施全省领先的“城市大脑”建设工程,集成建设一体化安全自主可控的政府数据中心机房、城市大脑运行平台和智慧应用支撑平台,大幅拓展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的服务能力,为智慧常德各类应用场景提供统一、安全、高效的底座支撑;配套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码通城”、城市管理“一网统管”、产业发展“一数通产”四大领域示范应用。政务大数据创新应用因此具备强大的智慧底座并得以先行实施。

      二、完善“一个数据仓库”。依托市政府数据共享平台统一搭建区县节点,在系统构建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现场核查汇聚形成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婚姻登记数据库、户籍人口数据库等专题数据库,统一归集了75家市直单位数据资源目录2400个,归集数据总量突破46亿条,统一完成了18类高频电子证照的签章制作。推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与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管理等25个应用系统对接,配套完善数据共享机制,保障数据拥有源头活水。

      三、构建“一个智能网厅”。统一构建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适应事项精细化、颗粒化梳理需要,在“政务服务事项管理”功能模块,创设事项情形化配置功能,实现事项情形在线框选、智能导办、精准服务,实现实施清单“一源维护”、服务指南“一键生成”;创新开发“一件事一次办”功能模块,实现套餐事项“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联办、一次办好”。目前已对286项“一件事一次办”和65项“就近办”事项实施了情形化配置。

      四、打造“一个掌上平台”。创新开发城市级公众服务平台“我的常德”APP,并将其定位为全市“党务、政务、便民服务”的总门户,积极推动该平台与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智慧党建”平台以及各类业务办理系统无缝对接,实现各类服务“一门申请、一网通达、全程在线”。目前,平台已实现政务服务、党务服务、医疗健康、交通出行、生活缴费等十大板块330多项高频事项“掌上办”,实名注册用户突破160万,成为家喻户晓、管用爱用的“应用宝”。

      五、实现“政策一键可查”。依托常德政府网站,开发常德政策服务平台,完善政策汇聚、政策检索、政策匹配、政策计算功能,授权各级各部门共同维护,实现政策多源汇聚、一站共享、动态更新,通过大数据分析将政策数据进行标签化和结构化管理,分行业、分主题精准展示,实现政策服务“一键可查”“一键直达”,有效解决企业群众政策兑现难问题。目前,平台已经集中归集各类惠企惠农惠民政策文件3339条,结合线下政策兑现专窗运行,兑现政策资金超过4亿元。

      六、推行“两个免予提交”。依托市政府数据共享平台,通过统一搭建电子印章系统,推进“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开发人脸识别功能,实现政务服务“刷脸办”,一秒识别申请人身份,一库提取关联性信息;统一开发数据核查接口,设立数据核查专窗,推动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免于提交,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免于提交实体证照。目前已经实现老年人生活补贴办理等11个事项“秒批秒办”,实现身份证、户口本、不动产权登记证等93类证照免提交。

      七、加强“全程信用监管”。统一建设“信用常德”信息平台,及时归集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信用信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事前加强诚信教育和信用核查,事中加强信用记录和评价监管,事后加强联合惩戒和信用修复,为探索政务服务告知承诺制,实施极简审批提供了数据支撑。目前,全市集中公布第一批39项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事项目录和第一批58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目录,完善了平台功能和服务指南,以告知引导和案例示范推动极简审批。

      八、创设“网上金融超市”。集合政务数据、金融数据等多维数据源,融合驻常银行、保险、担保公司等金融产品,创新开发常德网上金融超市,常德企业及个人用户可“一站式”接受综合金融服务。目前,平台已注册企业31205家,合作金融机构为34家,上线信补贷、国担快贷、科技担、出口贷、惠农e贷等301款金融产品。全市中小微企业通过平台累计向银行及担保申请业务10080笔,授信总额137.20亿元,放款总额已突破100亿元,贷款综合成本利率仅为5.23%/年。

      九、开办“网上中介超市”。依托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搭建“常德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平台”,提供了随机选择、竞价选择、淘宝式选择等3种中介服务选取功能。企业通过该平台可以自主“网购”优选所需的中介服务并进行服务评价,中介服务成果可以直接推送至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无需企业“二次提交”。目前,该平台已有580家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可线项中介服务事项,已经在线笔中介服务,交易金额已经突破4.9亿元。

      近年来,怀化市积极推动银保监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督导辖内各银行保险机构因地制宜,服务大局,主动作为,以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为抓手,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活力,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提高政治站位,在“深”字上发力。一是深刻认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关键举措。积极督导银行保险机构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工作举措,主动合理让利,切实激发市场活力。二是深化领导。市银保监部门专门成立优化营商环境督导领导小组,印发督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和要求的实施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三是深入自查。督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规范融资收费、优化贷款审批、强化产品创新等八个方面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对自查出来的问题或短板,要求深刻剖析原因,逐条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二、优化金融服务,在“实”字上着力。一是提升服务质效,做实金融服务全覆盖。督导辖内银行业机构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延伸金融服务触角,畅通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2021年6月末,各法人银行网点机构合计398家,实现乡镇覆盖率100%;ATM 机457台,覆盖行政村(含社区)248个,各类电子机具1862台,覆盖行政村(含社区)887个,整体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达100%。二是围绕“两增”目标,切实加强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督导辖内银行业机构持续发挥小微企业间接融资主渠道作用,实现信贷供给总量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8月,辖内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0.15亿元,较年初增幅10.6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56个百分点;贷款余额户数35820户,较年初增加2049户。三是坚持创新驱动,落实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督导各银行机构不断优化审批流程、缩短融资链条、提高服务效率;辖内133家银行机构入驻“信易贷”线上服务平台,将公共涉企信息与机构内部数据有机结合,改进业务审批技术和风险管理模型;用金融科技手段为企业精准“画像”,积极推进线上贷、信用贷、低成本贷,使企业融资更加便利,更加优惠。

      三、降低融资成本,在“惠”字上出力。一是持续让利纾困,继续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采取适当降低利率、信贷延期展期、续贷、减免逾期利息等措施给予支持。截至2021年8月,辖内银行业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涉及贷款1001户、13.26亿元,临时性延期付息涉及贷款41户、1.42亿元。二是完善定价机制,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督导各银行机构疏通内部利率传导机制,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内嵌到内部定价环节,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部分农商行通过修订《利率定价管理办法》,实施差别化利率定价,降低企业贷款利率,降低客户融资成本,提高其经营活力。三是规范融资收费,落实减费让利政策要求。各银行保险机构严格按照相关政策和制度要求,规范融资收费,持续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21年6月末,辖内法人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全年平均利率7.58%,较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综合融资成本较年初下降0.57个百分点。

      四、构建长效机制,在“常”字上聚力。一是夯实融资对接纽带桥梁。督促各银行机构用好“百行进万企”平台数据,依托“百行进万企”工作成果开展首贷户对接活动,对参与对接的小微企业加强回访,及时响应新的融资需求,巩固融资对接成果,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二是完善“敢贷愿贷”内部机制。督促各银行机构落实不良容忍度和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在内部考核中明确区分不良贷款容忍度和贷款质量管理目标,准确向基层员工传达政策导向,切实保护基层员工“敢贷、愿贷”积极性。三是强化金融服务监管考评。每年从信贷投放情况、体制机制建设情况、重点监管政策落实情况、产品及服务创新情况、监督检查情况等方面对银行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情况做监管综合考评,督导各银行机构对照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指标,加强完善内部机制体制,推动形成更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吉首市全面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部署,纵深推进“流程再造”,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推进供水报装、营销收费、安装维修等服务环节的改革趟入深水区,进一步提升报装审批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切实提升用水企业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一、坚持“三个到位”,高位推进“放管服”改革。吉首市格外的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议研究部署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夯实责任。一是组织机构到位。吉首市组建了高规格“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市委统战部牵头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整合原来的营商办、优化办和推进办,由常务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统一调度营商环境工作。二是工作机制到位。制定了《吉首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对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指导。印发了《吉首市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考核办法》,与五个文明绩效考核、平安建设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文明单位创建挂钩,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三是改革创新到位。开展“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行动,以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为抓手,取长补短,主动向优化营商环境排名靠前的先进地区学习靠拢,积极进取,慢慢的提升,前往长沙、株洲、岳阳、鹰潭等地供水公司,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增强改革创新动力,优化报装流程和方案。

      二、推行“0225”模式,实现服务精简高效。聚焦供水报装精准发力,吉首市高位统筹“促五减”,全面实施“0225”服务模式,即:用户一次申请,即可“0流程”体验,用水报装程序只需2个环节,报装材料简化为2份,供水报装业务5个工作日办结落实,为接水用户更好的提供从技术咨询到装表通水的“一条龙”式服务。一是减流程。用户一次申请,实现用水户报装“0流程”的体验,采取“联合办公、入驻政务服务窗口,一张表单、上门服务、电话预约、网上信息共享”等线上线下服务方式,把原来用水户报装获得用水的6个流程全部改为企业内部流转。二是减环节。按照“能并则并、能简则简”的原则,对用水报装业务程序逐项梳理,从消除、简化、整合、自动化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简化,把原企业、工商户、私宅住户获得用水由原来的4个环节减少至2个环节,减少环节50%。三是减材料。全面梳理精简申请材料,坚决取消“其他材料”“相关材料”等模糊表述和兜底条款,把原获得用水需提供6份资料减少为2份,减少需提供资料60%。四是减时限。实行一次性告知承诺制,减少往返时间,把原来进窗办理到通水验收的10个工作日减至5个工作日,缩短了50%的获得用水时间。五是减费用。梳理编制发布收费目录,把原报装施工等环节的11项收费减至3项,只保留管网水损费、工程安装费、勘察设计费。发展改革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严格审核收费清单、监管收费行为,防止乱收费和垄断收费。

      三、改进服务方式,实现用户“零跑腿”。以群众、企业办事“零跑腿”为目标,一直在改进服务,切实推行上门服务、线上服务的新举措。一是主动及时上门服务。在门户网站、政务服务窗口及供水公司微信公众号公示供水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服务承诺、办理时限及收费依据,并在政务服务大厅摆放《办事流程及服务指南》。建立上门服务队伍,上门制定用水方案,开展主动服务。今年以来,为商贸中心、企业、学校等用水户上门办理用水报装服务20余次,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等方式沟通传送用水方案、预算、图纸、合同及发票等,用水报装逐步实现“足不出户可办事”。二是实行资料容缺受理机制。针对用户未携带资料的情况实行“容缺受理”,申请户仅需提供地址、联系方式,即可派人上门勘察,对符合报装条件的,申请人承诺在规定时限内补交要件的,可先行受理审批。三是强化线上线下同受理。设立供水报装线上“专区”和线下“专窗”,按照“一次申请、一窗受理、分类转办、限时办结、统一出件”的原则,统一受理报装办件。今年以来,通过公司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网上受理用水报装9单,热线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2单,窗口受理221单,实现用水预约、安装、水费缴费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受理环节不见面“零跑腿”。上半年已容缺办理上门服务了企业、村组等用户7户,网上办理9户。

      四、审批流程加速度,实现服务“马上办”。提速审批流程,打造供水报装加速度。一是强化服务前置。在企业用户施工前,主动进行对接,提供管线等信息,完善用水设计,提前指导服务,减少用户因程序不明而来回跑的负担,上半年前置服务对接二次供水设计1户。二是强化现场审批即施工。启动了“托管式”接水服务,专门成立了3个上门服务专班,采取现场收集资料、制定用水方案、现场审批即施工,实现用水户“最多跑一次”或“零跑腿”。如为保证高铁站进场道路沿线绿化用水,优化营商环境专班现场审批,在规定的5个工作日内现场完成了多处绿化用水的方案设计及安装施工,并实现通水。三是强化第一时间告知。落实一次性告知承诺制和第一时间上门告知制。抄表人员每月按时准确抄读用水户水量,发现用水异常,第一时间告知用水户,并协助查找漏水原因。严格执行对外服务“八项承诺”,确保市区报修维修30分钟内赶到现场处置;小修4小时内完成;中修8小时内完成;大修连续施工,直至通水。四是强化惠民项目管理。积极努力配合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及时开展城区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提高安全供水的保障性。完成城区5个小区的五座二次加压泵房的标准化改造。大力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