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管理:一家餐饮企业失败的本质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12-12 来源:台州餐饮管理

餐饮管理:一家餐饮企业失败的本质是什么?

       

      许多人在餐饮行业干了很多年,起起落落,依然干不大。背后的原因到底什么?餐饮每年这么多失败的案例,这些现象背后有没有一些相同的规律?

      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反复成功呢,即使从别的行业跨进餐饮行业也能得心应手。真的只是运气好吗?

      这是一些值得花时间去探索的问题。以下思考纯属观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到各位看官一些启发。

      简单解释,就是用今天手上能确定的财力、物力、人力、精力等有形或无形资源,去投向到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市场,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

      市场是由形形的不同人群不一样的需求组成的。它不但摸不着,看不见,而且还是一直在变化的。同时还有各种存量和增量的竞争对手和你抢夺市场。

      创业者的主要职责就是依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做出判断,统筹调度和整合手上的资源,选择正真适合的策略和权重往市场投放,从而赢得市场回报和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不同的资源投放策略形成不同的价值链,得到不同的市场反馈,最后形成不同的闭环。一正一反,就拉开了企业与企业的差距。

      如果你用300万去做一个1000万的事,那么成功的概率是多少呢?可能只有30%;如果你用300万去做一个200万的事,成功的可能概率则无限接近100%。

      因为资源的配置决定了整条价值链的竞争力,一个企业就是靠这条价值链独立依附于市场参与竞争。

      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临界值,只有资源的投入达到这个临界值才会引爆。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我投入一半资源就引爆一半,而是根本就不会引爆,血本无归。

      《孙子兵法》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就是在决定是不是开战之前,在家里衡量计算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比,计算完判断有胜算再打。如果判断打不赢,我就不打。靠等待和忍耐,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

      所以,真正的名将都是没有故事的,只不过人天性里就喜欢听一些以少胜多,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大炮的故事而已。

      所谓创业机会,就是你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个社会,你看到了一些问题的本质,看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这样的一个东西你比别人先看到,并且你愿意付诸行动,最终能把他创造出来。而不是重复的去造轮子,重复的去跟风模仿别人的业务。而是要为社会,为行业创造新的增量。这样才可以双赢。

      这取决于你对市场变化的捕捉判断能力,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分析能力,和资源组合能力。

      所以,当你打算做一件事,或者提出一个方案,要先推理出它实施之后会怎么样。第一步会怎么样,第二步会怎么样,做出全面的利弊分析。

      所有还没有被执行和验证的方案,都是基于对实施后的未来场景预判和沙盘推演。必须先在商业逻辑上验证是能成立的才去执行。

      商场博弈的关键就在于,有人能往后看一步,有人能看五步,而有人不往后看,只往之前看。之前只有“道理”,没有判断。用过去的”道理”去迎接未来是最容易犯错的地方。

      一个企业是由品牌、营销、团队、管理、运营、设计、产品、服务、供应链等多个子系统组成一个大系统,形成一条价值链,并独立依附于一个市场参与竞争。

      整条价值链上每一个版块都需要配置相关资源。不同的资源投放策略结成一张不同的价值网,形成不同的核心竞争力。整条价值链上资源配置的权重,才是赢得竞争的核心关键。

      否则给再多资源,你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把资源配置到低价值回报的地方,基本都是打水漂。

      大部分餐饮企业的发展史都是从0到10,绕了很长的弯路,再从10到1,最后才是从1到n。

      一两家店所覆盖的市场面,和一百家店覆盖的市场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圈。对市场分析能力所需要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这两个圈里面的竞争因素的复杂性,也是没有可比性的。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要一直的修正自己的商业模式,调整资源配置的权重。

      最后,如何建立一套可孵化核心资源的机制,才是支撑公司发展的重要的条件。比如,搭建人力晋升通道,建立分配机制,塑造企业文化,能源源不断的为企业孵化人才。

      一件事情的结果是由什么决定的?行为,有行动才有结果。行为由什么决定的?决策。人是先做了一个决策才付出行动。那人的决策靠什么来支配的?思维,也就是思考问题的路径,所以叫思维支配行为。那思维靠什么来影响的?答案是大脑认知的总和。

      一个人认知水平过低,思考问题就会肤浅,做出的决策质量就会过低。也就是我们说的只看表面,不思考背后的原因。老是做糊涂事。

      企业经营的核心竞争力,是你满足了哪些人群未被完全满足,并且具备长期核心竞争力的部分。

      如果你都不清楚自己提供的独特价值是什么,那你就不知道你是如何成功的。自然也就不知道怎么去配置资源的权重。哪天很可能把自己的核心价值顺手就给丢了,甚至到最后都不清楚自己是如何死的。

      当人们极度渴望成功时,就会下意识地将自己手上的资源,用到能马上带来成绩的行动上,而那些他们曾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他们分配的资源却越来越少。

      我们说战略定位就是根据竞争环境建立竞争优势,其实战略定位本质上就是说企业家要克制自己的欲望。

      总感觉到处都是钱,到处是风口。实际上你一件事都做不好,把资源同时分散配置到几件事上就能做好?

      最后很可能是什么都想做,又什么都做不好,大多数都是一两家、两三家的小规模,就没有机会做大。

      全局战略意识,意思是第一阶段的每件事情,都按照为第二阶段服务来理解,则第二阶段自然会更流畅。也就是说始终服务最终目的,始终回到原点思考,走一步看三步。

      很多企业制定战略,是罗列一堆今年业绩增长50%,开一百家店,然后靠笃信、勇气、激情、干劲、意志等。这不是战略,这只是空洞的愿景和华丽的概念而已。

      很多专家制定战略,是一本罗列厚厚的七大战略,十二大规划,五十个步骤,135个工作规划。这也不是战略,这仅仅是为了逃避当下不用干活而制定的大杂烩。

      还有一些定完战略之后都要说一句,这个战略很好,但怎么落地?实际上,当你使用落地这两个字的时候你已经输了一半了。真正的好战略不是从天上飘过来的,是从企业自身基因禀赋里长出来的,根本就不要使用到落地这两个字。

      战略首先是取舍,是有为有所不为,是分析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选择正确的道路,认清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洞察核心问题,并设计合理的方案,集中力量采取行动处理这些关键问题。

      把核心资源压倒性投入到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关键的目标。而一旦目标实现,将带来一连串可喜的成绩。这个方案不需要七大战略,九大规划,五十大步骤,它或许只是需要产品创新,或者策略调整。

      很多小企业都没有战略意识,实际上正因为小企业资源少,才更需要靠制定可行性战略来指导资源的配置,才有机会在红海市场杀出一条血路。

      看官方数据,看行业数据。一个行业的上涨的速度超过GDP的增长,就是朝阳行业,低于则是衰退行业,平衡则是成熟行业。

      看消费数据背后的机会,看消费者的认知,看消费者的购买顾虑,看消费者的消费习性,看消费者购买行为背后的动机,动机背后的需求。

      看他的优劣势,避开他的优势,打他的劣势。孙子兵法讲虚实,一个企业是相同,他在一个地方实就会在另一个地方虚,样样都实则样样都虚。

      把企业自身这台机器拆开来,从上到下每一个系统逐一摸查,资源盘点。找出企业自身最有价值的这块长板,把它提炼放大匹配到能在市场之间的竞争占据优势。

      把时间和空间的尺度拉大来看。从经济发展的规律上看,从品类发展的趋势看;其次要跳出商圈看商圈,跳出城市看城市,跳出品类看品类,结合消费者需求这个原点来看。

      通过以上五个维度的研判和综合分析。得出机会洞察。得出资源投放的主要方向。

      就像机枪扫射需要一个制高点一样。占据了制高点在今后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就占据了竞争优势。

      就是如果只出一刀,这一刀能不能捅出血,如果只开一枪,这一枪有没有打到敌人的炸药包上。

      就是根据战略目标进行运营分解,把所有的任务分解给企业各个系统,让企业的所有资源配置能够协同聚焦,上下一心。以终为始,服务最终目的。

      所有的失败,都不是因为资源和资金不够,而是决策失误导致经营方向偏差的结果。

      失败的本质原因,是把有限的,宝贵的,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到那些不能形成竞争力,以及消费者根本无感知的地方,一而再又再而三地支出大于收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