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把传统固定工资、底薪提成方案改成这样员工干活就积极了

发布时间:2024-02-15 来源:温州食堂承包

案例:把传统固定工资、底薪提成方案改成这样员工干活就积极了

       

      到了年底,每位企业主都会开始头痛,每天都在想着明年年初怎么给员工调薪、机制变革落地的事。企业每到薪酬调整的时候,员工大家都会在心里盘算明年会涨多少。虽然不同公司的薪酬调整办法千差万别,但结局却大致相同:固定涨薪100-200左右。

      前两年,我去了一家做钢铁制造的生产型企业做辅导,他们的老板和我说:有一年企业经营效益非常好,为了奖励下面的高管,我拿出了某个分厂的纯利润来分给大家,结果第二天反馈回来的消息却是大家都觉得分的不够多,大家都有所抱怨。这时候,我的心理拔凉拔凉的,因为这部分的分享原本是没有的,现在额外给出来,结果还抱怨。

      说到这里,大家也知道了,盲目给员工加工资是会存在风险的。加工资不是不好,每个员工都希望工资每年上涨,但是集体的加薪、固定的加薪,对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定时炸弹,企业成本会慢慢的重,不断的在牺牲企业的经营利润。最后还背上骂名。

      根据我经常上门给企业做辅导,经常和老板、员工交流得知:薪酬方案不合理,缺乏激励性。大多数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位人力资源经理这样描述他们的方案出台过程:“为了让老板满意,我们人力资源部准备了四个不同调整幅度的方案,有15%、20%、25%、30%,让老板感觉哪个更合理,无论最终拍板定的是哪一个方案,我们都有所准备。”从这个案例能够准确的看出,薪酬调整时,对于整体调薪幅度的确定往往缺乏科学、充分的依据。

      薪酬调整从一开始就迷失了基准值,之后的方案无论设计得再精细也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因为员工心中缺乏薪酬调整幅度的准确定位和合理预期,无论涨多少都很难填满员工的期望。

      一些公司采用普调的方式,这种大锅饭的方式没考虑不同职位、不同业绩的员工对组织整体绩效贡献上的差异,贡献大的员工必然会不满意;还有一些按照年资、职级、业绩等进行差异化调薪,但也很难做到既鼓励先进又能被大部分人接受。归根到底就是缺乏有信服力、公平科学的确定薪酬调整水平的依据。

      这家企业是山东的当地有名的公司,成立了10年左右。因国家政策改制之后,该餐饮企业效益年年下滑。

      我们到了之后,开始做辅导KSF薪酬绩效方案落地,和店长沟通人手的问题,店长说现在共有17个包间,服务员还差2个人,目前人手不足。

      在我们项目的最后一天(30日),我们和店长交流了她自己的薪酬绩效方案,并和她确认从9月1日开始执行,结果她提出服务员张某明天就要强制调休。

      这家企业是山东的当地有名的公司,成立了10年左右。因国家政策改制之后,该餐饮企业效益年年下滑。

      我们到了之后,开始做辅导KSF薪酬绩效方案落地,和店长沟通人手的问题,店长说现在共有17个包间,服务员还差2个人,目前人手不足。

      在我们项目的最后一天(30日),我们和店长交流了她自己的薪酬绩效方案,并和她确认从9月1日开始执行,结果她提出服务员张某明天就要强制调休。

      店长:“因为张某平时服务态度就不好、工作又不积极,我早就想把他辞退了,现在我有了人创绩效的指标,我一定要马上处理他,因为方案明天就要执行了。”

      店长:“陈总,你放心,我已经想好了,员工休息从1天暂时改为半天,饭点高峰期我让办公室员工、洗碗阿姨也来帮忙传菜,没问题的。”

      事后,老板跟我说:“店长在餐厅快10年了,第一次主动说要辞退不合格的员工。张某在我们餐厅也干了2年多,以前从来没听她说过。”

      老板表明了自己的心情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店长终于开始有担当了,忧的是张某这样的员工居然在餐厅消极工作了2年多,店长却始终没提出要劝退他。

      很多餐厅店长一旦采用固定薪酬或底薪+提成的工资模式时,就会出现以下问题。

      店长没有方向:因为是固定工资,店长大部分时间只是做事,却不知道为啥结果负责。

      店长没有动力:因为是固定工资,多劳不能多得、多做明年压力更大,所以“差不多”就行。

      店长没有压力:因为是固定工资,每月收入雷打不动,利益没有压力,工作所承受的压力自然就小了很多。

      店长没有方向:因为是固定工资,店长大部分时间只是做事,却不知道为啥结果负责。

      店长没有动力:因为是固定工资,多劳不能多得、多做明年压力更大,所以“差不多”就行。

      店长没有压力:因为是固定工资,每月收入雷打不动,利益没有压力,工作所承受的压力自然就小了很多。

      店长没有方向:因为是固定工资,店长大部分时间只是做事,却不知道为啥结果负责。

      店长没有动力:因为是固定工资,多劳不能多得、多做明年压力更大,所以“差不多”就行。

      店长没有压力:因为是固定工资,每月收入雷打不动,利益没有压力,工作所承受的压力自然就小了很多。

      不断要求增加人手:希望有更多的员工来工作以达到提升服务、增加业绩想法,但结果往往是1个和尚挑水喝、2个和尚抬水喝,3个和尚没水喝。

      不断要求增加投入:总以竞争对象投入为由,想办法让公司投入各种资源,名为打击竞争对象,实际是为了方便增加自己的业绩,结果公司投入产出比非常低。

      不断要求增加人手:希望有更多的员工来工作以达到提升服务、增加业绩想法,但结果往往是1个和尚挑水喝、2个和尚抬水喝,3个和尚没水喝。

      不断要求增加投入:总以竞争对象投入为由,想办法让公司投入各种资源,名为打击竞争对手,实际是为了方便增加自己的业绩,结果公司投入产出比非常低。

      不断要求增加人手:希望有更多的员工来工作以达到提升服务、增加业绩想法,但结果往往是1个和尚挑水喝、2个和尚抬水喝,3个和尚没水喝。

      不断要求增加投入:总以竞争对手投入为由,想办法让公司投入各种资源,名为打击竞争对手,实际是为了方便增加自己的业绩,结果公司投入产出比非常低。

      店长作为一家餐厅的负责人,应该像老板一样的思维来经营餐厅,这才是最好的方式,想想老板开办餐厅最终想要的结果是什么?

      利润=销售-成本-费用,很多人以为有了销售就有了利润,其实这是不靠谱的,实质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的不单单是利润,而就是绩效!

      1、人效:餐厅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很需要员工来创造价值和产出,但是如果不评估每一个员工的产出,员工就非常有可能成为企业的负债,而非资产;

      2、产效:做哪一种类型的餐厅,会有不同的盈利方式、经营模式也将有所区别,这是需要企业是分析和定位的;

      3、坪效:做餐厅就需要有场地,到底开在哪个位置、用多大的场地,这和产品的定位及定价有关,如果盲目选址,结果就是拖着重重的成本前进,亏本的风险非常大;

      4、品效:餐厅要一直地研发各种菜品,引进各种产品来保障客户的真实需求和企业利润增长;

      5、客效:顾客是一家餐厅存亡的唯一决定人,企业要盈利又不能损失顾客的利益,就得关注顾客的满意度,收集每一个顾客的反馈和意见,以保证持续有效;

      6、财效:股东投入资金经营餐厅,肯定要有回报率,所以在经营管理中,还要为股东利益着想,保障股东的投资回报率。

      传统薪酬结构设计: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加班工资+技术工资+绩效工资+提成(分红)奖励…

      1、 弹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业务岗位的固定部分可达80%以上。

      3、 薪酬与员工价值失衡:价值应等于价格,员工付出、创造的结果与其收入没有直接对等关系。工作量=产值+价值

      这家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较为稳定。平衡点取历史均值,这个数据是之前员工做到的,以它为支点,超过了,代表员工做的比以往历史水平好,给与奖励;反之,就会少发;

      这样的考核没有对提出高要求,只是和自己过去对比,做的比过去好,还可以奖钱,这种考核员工内心是认可的;而且要做的比过去好了才加工资,也解决了老板被动加薪的困扰。避免了给员工增加了工资,干的活却还是一样的局面。

      这样的考核没有对提出高要求,只是和自己过去对比,做的比过去好,还可以奖钱,这种考核员工内心是认可的;而且要做的比过去好了才加工资,也解决了老板被动加薪的困扰。避免了给员工增加了工资,干的活却还是一样的局面。

      激励的力度能够最终靠刻度和尺度来调节:本案例是超过平衡点后,每多400元,奖励1.5,反之少发。激励的力度是否合理能够最终靠激励的幅度来把控。

      一般能直接反应经营结果的指标,激励的幅度在60%~80%左右是相对合理的。

      至于激励的幅度合理范围为什么是60%~80%左右?为什么刻度是400,尺度是1.5呢?

      这个关系到大数据分析、数据测算,很复杂,此处省略5千字……也可以加小编好友,互动交流

      一般能直接反应经营结果的指标,激励的幅度在60%~80%左右是相对合理的。

      至于激励的幅度合理范围为什么是60%~80%左右?为什么刻度是400,尺度是1.5呢?

      这个关系到大数据分析、数据测算,很复杂,此处省略5千字……也可以加小编好友,互动交流

      一般能直接反应经营结果的指标,激励的幅度在60%~80%左右是相对合理的。

      至于激励的幅度合理范围为什么是60%~80%左右?为什么刻度是400,尺度是1.5呢?

      这个关系到大数据分析、数据测算,很复杂,此处省略5千字……也可以加小编好友,互动交流

      明确考核的标准,数据取值来源,计算方式,包含的范围,力度上下限的控制,数据的提供部门。

      1、收人按实收金额计算:在第二张图上能够准确的看出,这家企业收入有几项,这里明确了数据取值。

      2、少发不超过本项占比工资:对少发的金额进行了一定的限制,给了员工一定的安全感;没有对奖励做上限做要求,意味着员工只要能做,奖励是无限的。

      1、收人按实收金额计算:在第二张图上能够准确的看出,这家企业收入有几项,这里明确了数据取值。

      2、少发不超过本项占比工资:对少发的金额进行了一定的限制,给了员工一定的安全感;没有对奖励做上限做要求,意味着员工只要能做,奖励是无限的。

      一般对于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果的产值类指标(例如:销售额、利润额,订单生产企业:产量、产值等),不做奖励封顶,其它指标建议都要对奖励、少发做出一定上、下限的控制。

      一般对于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果的产值类指标(例如:销售额、利润额,订单生产企业:产量、产值等),不做奖励封顶,其它指标建议都要对奖励、少发做出一定上、下限的控制。

      对薪酬绩效激励感兴趣的老板,能了解全国唯一一本针对老板与员工做共赢设计的薪酬全绩效书籍。用高弹性薪酬来引起员工对绩效的关注,从而让企业业绩倍增。

      (需要买书《绩效核能》行动版,或联系作者jxhn222,获取附赠的学习视频,可点击上面微店进入,就可以获得专业老师为您提供辅导,了解薪酬全绩效模式KSF是如何设计的。)

      传统KPI考核机制:存在以下四大天然硬伤,影响其更多功能的发挥,同时也应看清KPI的运用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不把薪酬挂钩的传统作法,通过一些浮动、激励,虽然具有一定的正面价值,但意义并不大,持续向上的动力不足,成功率非常有限,多数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

      不把薪酬挂钩的传统作法,通过一些浮动、激励,虽然具有一定的正面价值,但意义并不大,持续向上的动力不足,成功率非常有限,多数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

      我虽然长期研究运用KPI模式,但真正对中小企业有价值的,我认为还是KSF模式。 从动力系统来看,KSF比KPI更有价值:

      2、这些重要的事情并非完全是员工自己认为的,而是职责定位或由上级决定的!

      3、将岗位重要的职责及公司所需要的结果进行归纳梳理,并形成目标或标准,就是决定岗位价值的关键因子!

      第一种情况:为招人而设计。因为这几年薪酬的市场波动比较大,企业及时作出调整薪酬政策,以满足人才吸引的需要。但却忽视了留人与激励人——薪酬主动、持续增长机制,缺乏激励人、弹性薪酬与多元化奖励制度。

      第二种情况:为能力而设计。重视能力标准的判定,为能力设置不一样的区间,按能力核定薪酬范围等,却迷失了企业真正的需要——价值、结果。

      第三种情况:为懒人而设计。一次定薪,长年有效,简单易设,却灭世了薪酬与价值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