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破万“卷” 透视海底捞的管理之术

发布时间:2023-12-18 来源:温州食堂承包

创新破万“卷” 透视海底捞的管理之术

       

      今年第一次因为“整活”登上热搜,从演唱会“火锅大巴”,到门店“i人e人”等候区,再到此次的舞蹈,

      这些创意均来自一线门店,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我们从始至终鼓励门店伙伴结合自己特长和顾客需求来做各类创新,并设立了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

      创新涌动背后,折射出企业管理制度的活力。近期,记者实地调研,与海底捞多位公司高层展开交流,并访谈多位门店店长,力求向外界展现海底捞内部管理的温情、严厉、张力和魅力。

      一支抖音热门舞蹈“科目三”,不仅让海底捞的服务员小哥短时间之内涨粉20万,也再次让海底捞赚足了流量。

      “这支舞蹈能够在海底捞走红,折射出当前年轻群体对娱乐性的诉求,包括后续的粉丝效应带来的传播。”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这种充满社交性的互动符合当下餐饮行业的潮流。

      对于这次突然走红,海底捞方面表示,这并非公司总部的策划,集团也很意外。“是公司部分门店创新推出的互动,在日常的经营上,门店在红线范围内有较大的自主权。”该负责人和记者说。

      记者获悉,对于第一个跳“科目三”的海底捞小哥,目前公司已送上奖金和运动鞋,以感谢他的用心和才华。

      从创意落地到奖励发放,从单一门店创新到各大门店迅速推广,“科目三”走红背后揭开了海底捞内部颇为高效的创新鼓励机制。

      “我们把很多创新的决策权都给到基层员工,因为他们在一线,他们才能听到‘枪炮声’,最了解市场与顾客的需求。”海底捞轮值首席运营官邵志东告诉记者,每个月他都会收到来自一线条创新建议。

      “我的主要任务就是联合评审会,在这五六千条创新中找出哪些是A级创新,哪些是B级创新,哪些是C级创新,哪些是特级创新,然后给他们发奖。”邵志东说。

      “这个机制简单易懂,只要有好点子,任何人都可以去拿这个奖金。”一位北京区门店经理笑称,相比于大家开的脑洞,能上热搜的还是太少。

      据了解,在海底捞,每个门店每个月都会预留一笔经费,用于鼓励门店员工提出能够改善客户体验的创意,一旦这些提议被总部审核通过并且推广,员工就能得到对应的奖励。

      “公司有不少年轻人来自四五线城市以及农村,也就是网上大家说的‘小镇青年’,他们来大城市打拼,我们要让他看到改变的希望。”海底捞董事周兆呈和记者说,作为管理者,设计好一整套向上的通道,才能给员工“用双手改变命运”的机会。

      发挥创新才能无疑是最切实可能的办法,这也造就了海底捞内部一个专门的岗位——特岗。

      除了大众熟知的“捞面舞”“变脸”,记者正常采访发现,海底捞内部员工的“整活”可谓花样百出。邵志东调侃道:“我们的变脸表演比很多剧团都专业,因为大家每天都在练。”

      海底捞魔术组导师小海和记者说:“2023年我来到海底捞后发现,顾客很喜欢我变的魔术,这让我很有成就感,也就将爱好与事业结合了起来。”

      “我觉得双手改变命运的核心是用心对待每一位员工,要给他们发展的平台和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是管理层一定要做好的。”邵志东说,有了通畅的渠道,完整的闭环,创新自然会充分的涌现。

      据了解,海底捞绝大部分店长合伙人都由一线员工晋升而来,其中许多人都做过服务员、配菜工等一线工种。

      “我第一次来就被震撼了,一整面墙的门店经理,很多人一开始都是服务员。”一位杭州门店的店经理向记者回忆起第一次面试时的经历,“我很激动,只要努力,我也能拥有一家自己的店。”

      “一旦成为门店店长就进入内部合伙人的序列,他们是能够轻松的享受门店盈利分成的,并且随着职级晋升,责任越大,收入也会慢慢的高。”周兆呈解释称,这也是“双手改变命运”理念的体现。

      创新的另一面往往意味着“非标”,这恰恰是大型连锁餐饮“标准化”的敌人,而海底捞在一“守”一“放”中给出了答案。

      海底捞首席执行官杨利娟曾用“连住利益,锁住管理”概括了海底捞的经营理念。邵志东则表示,对于海底捞而言,一切的创新都有两条绝对的红线,一条是服务,另一条是食品安全。用他的话来说,红线范围内,可以勇敢去尝试创新。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将之描述成一种平衡:“海底捞虽然门店网络庞大,但总部通过种种方式对各区域各门店实施有管有放的管理模式,既保证了在经营风格和体系上的统一,又能够调动众多员工的积极性、撬动更多元化的智慧。”

      此前记者参加的一次海底捞内部复盘会上曾发生这样一幕,某家华北地区的门店因一盘贡菜未按标准而收到内部红牌。“红牌就是触碰,在企业内部评级一票否决。”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解释道。

      处罚固然严厉,但采访中大部分店长却是服气的,原因主要在于指标中基本都是食品卫生、客人服务固定流程执行度、客人满意度等几方面,门店营收这类数据并不在其中。

      “如果简单粗暴追求营收,那么门店经理的动作就会变形,最终偏离我们的经营理念。”在周兆呈看来,营收作为企业最终经营的结果,理应由公司高层负责,“我们应该的,是告诉经理该如何具体执行经营理念,管理层自信,只要能够完整执行,我们就能取得最终的经营目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底捞国内门店数量已超1300家,但与此同时财报显示,尽管“整活”不断,今年海底捞各项经营指标持续回升,其中核心的翻台率均回归3.5以上,同时整体人效比不断提升。

      “中国餐饮行业竞争尤为激烈,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至3年,海底捞马上就要30周年了。”在邵志东看来,图新、图变是海底捞在如今餐饮红海竞争中立足的核心能力,“餐饮行业有一条铁律叫——创新破万‘卷’,我相信海底捞就是这一规律的践行者。”